中香天然香料产业促进中心

香精香料提案座谈会召开,王慧敏主委对加大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提出建议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692天前 | 4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128日上午,民革上海市委会在民主党派大厦召开香精香料提案座谈会。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王慧敏、民革市委会调研部副部长马志鹏、民革市委会调研部干事章戎出席会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党委书记王化田、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香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吉鹤立、中香天然香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冯涛、副主任万剑吟、执行副主任荣忆宁参加会议。











由冯涛主任介绍本次来访的基本情况,王化田书记介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及香料所情况 ;万剑吟副主任介绍中香产业促进中心工作情况,荣忆宁执行副主任介绍中香产业促进中心与外省市香精香料协会交流情况;










吉鹤立副会长发言后,王慧敏副主委就加大对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提出建议,后续形成了完整的提案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







关于加大对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


王慧敏 梁朝晖


 香精香料是食品、化妆品及日用品等时尚消费品中的重要添加剂,也是时尚消费品产业高附加值的主要来源和核心竞争力,被称为轻工业“味精”和时尚消费品“芯片”。香精香料产业的间接带动效益巨大,据业内专家估计,涉及总销售额超过20万亿元的相关产业群体。随着国内新消费需求发展,以香精香料作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精油等时尚消费品备受关注,成为美丽健康产业的重要消费趋势。然而,国内的香精香料行业却面临着市场份额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国外企业掌控核心制香技术,低价买入国内原料,制成香精之后再高价卖给国内的下游企业。上海的香精香料产业约占全国30%市场份额,但大部分都是贸易所得,真正产值都不到1%。分析背后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核心制香技术受制于人

瑞士奇华顿、美国国际香精香料、瑞士芬美意和德国德之馨是目前香精香料行业的四巨头,以其丰富的产品结构和完善的产业链,获取毛利率高达40%-50%的市场收益。目前国内香精原料90%以上依赖进口,高端仪器和设备也基本是进口的。国外行业巨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香原料和香型的开发,掌握成熟高端的原料处理及后续加工技术。中国植物具有丰富多样性,但国内的香料原料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西部等落后地区,在原料优选品种、种植、收割等方面都落后于国际一流水平,在后续的加工合成方面,既欠缺高端设备,也缺少专业人才,如调香师等,这使得国内包括上海生产的都是低端香精。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香精香料在2007年被归类为食品添加剂,2009年国家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对食品添加剂要求十分严格,2016年至2018年,国家环保部环评对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加大管控,造成许多企业停产关门,部分原本在上海的企业迁走,食品添加剂监管也由原来的卫生部门转到了质检部门。环保部门要求香精香料生产企业提供环评报告书,但香精香料生产相比制药、造纸、化工等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小得多,同标准的环评报告书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负担。民政部门则规定社会团体只能在上海开展工作,使上海的香精香料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成立的协会,协同发展受到了限制。此外,政策上还存在国内外企业被区别对待的情况。如,进口产品可以产品分装,国内产品却不允许等。


三、国内香精香料产业标准滞后

目前国内的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有国家标准的仅有656项,其中香精香料极少,香料的标准仅限于国家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使用通则,仅针对香料生产许可证发放,过于简单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工业是伴随着食品工业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产品标准滞后的情况普遍。相比之下,以美国为例,对于天然香料有一套健全的生物检测手段、天然度指标等,而国内缺乏认证检测机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很多食品添加剂企业因无法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无法申领生产许可证。有些食品添加剂虽有国外标准,但照搬进来又不适合国情。有企业反映,他们购买了国外的高端设备,因缺乏检测辨别手段,做出来的香精得不到国内市场认可。不仅是天然香料,在合成香料、日用香精等各领域,都缺乏相应的完整认证体系。



由此,建议:


一、打造高端研发人才“国家队”,着力突破制香技术“卡脖子”


以提升上海潮流时尚生态链及消费产业战略能级为目标,打造时尚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国内资源要素与市场要素有机链接和循环。发挥高校及研究组织力量,组建时尚消费产业研究院,引进、培养尖端专业人才,充分集聚资源、整合要素,使香精香料的文化、技术和制造等融会贯通。比如,调动上海科技资源优势,突破农民优选品种、种植、收割等技术壁垒,将技术端口与原材料端口整合,实现粗加工、深加工到精加工。建立香精香料企业集聚区,将中小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汇集起来,利用规模效应,通过技术手段提供共享实验室、共享研发平台等,通过产学研融合实现技术的互通互联。


二、加大相关支持政策供给

对发放资质证照、行业监管、环评等方面放宽标准,设立行业负面清单,政策方面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对社会团体在除上海以外地区发展放开限制,推动香精香料六次产业联动发展。鼓励香精香料产业的市场宣传,发掘香文化、香历史,通过建立香精香料博物馆、与中医相结合等方式,打造中国特色香精香料产业。


三、先行先试建立上海标准

目前,全球香料市场需求量在500万吨左右。国际上有“食品香料工业国际组织(IOFI)”“国际日用工业协会(IFRA)”和美国“食品香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国际日用研究院(REFM)”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等机构。经FEMA审定后的安全食用香料已达到1800多种。上海可以考虑先行先试,参考“国际日用工业协会(IFRA)”标准和美国“食品香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标准等,建立上海的香精香料运转“白玉兰标准”(因上海市市花是白玉兰,同时白玉兰也是一种香料,可作为上海时尚产业的形象代言和时尚消费风向标),成立相关机构,设立完整认证体系,提供完备的检测手段和辨别标准。


四、培育新品种,促进我国天然香料资源优势利用

天然香料对环境污染小、对人体安全性高,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同样品质的香料产品,由于天然提取与化学合成的方式不同,使得前者售价是后者的十倍乃至百倍,各大公司都更关注从植(动)物中提取天然香料。上海可以利用自身科技研发优势资源,与我国各地天然香料产区合作,比如,安徽的薄荷、留兰香;云南的香叶、蓝桉;四川、贵州的香桂;广西的桂皮、八角、茴香;浙江的玳玳、柑橘等等。加强与这些优势天然香料产地的合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对植物品种的挖掘、选育和推广,研发桂花、茉莉等彰显中国特色的香味配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国潮”形象塑造促进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香精香料数据库,牢牢把握重要香原料和香精合成的“生命线”,塑造产业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